2019-12-10 15:55:58
前言:1983年,我厂卢厂长组织生产了第一批古筝,共16台,卖给上海演奏家潘妙兴15台。那么第一批为什么还剩下一台?今天我们就来说这事儿。
卢厂长开厂做古筝,在整个扬州艺术圈都是一件很震撼的事。很多圈内人都过来参观,跟卢厂长聊一聊。
就这么一回生二回熟,卢厂长结识了扬州曲艺界的戈弘。
早在第一批古筝出炉之前,卢厂长跟戈弘做了一个约定。
那就是第一批古筝做出来之后,留一台下来,请戈弘带到北京给古筝协会的专家看一下,鉴定一下制作水平如何。
年轻时候的戈弘同志
一下火车,戈弘就前往目的地,当时古筝届的中心——北京市古筝学会。
令戈弘没有想到的是,北京市古筝协会派出了全明星阵容前来鉴定:
除了时任北京市古筝协会秘书长的王世璜之外,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,一代宗师曹正、古筝演奏家范上娥也都到了现场。
儒雅的曹正老师
秘书长王世璜说:听说扬州有人造古筝了,几位大师都很关心,就都来看看。
几位古筝界的名师泰斗,就仔细端详这台琴,抚摸来抚摸去,左看看右看看,满心欢喜。
最后的结论是两个字:不错!
娜仁格日勒老师试弹
北京市古筝协会的这些泰斗级专家,看到古筝内心也是百感交集。
当时全国学古筝的人少,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古筝为何物。因此,制作古筝的厂家也是少之又少。
当时北京乐器厂其他什么民族乐器都做,就是单单不做古筝,只有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做古筝。
当听说扬州有人开厂做古筝了,曹正动情不已:终于有人为我们造武器了,有武器弹了。
曹正把古筝比作武器,充满了意味。
有了武器,才可以打仗啊。
有了古筝,古筝这门艺术才有可能普及啊。
至此,卢厂长开始批量生产古筝。
期间,曹正、邱大成等名家常常来我厂参观,与卢厂长结下了深厚的“革命”友谊。
编者按:【忆筝嵘】为先河古筝策划的一档专栏,将会为大家介绍先河古筝37年的发展历史,本期为第04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