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忆筝嵘02】憧憬与顾虑——扬州市第一家古筝厂建厂始末

2019-12-10 15:55:23

1983年,卢玉平在好友张弓的建议下,正式建立扬州市民族乐器厂,这是先河古筝的前身,是扬州第一家古筝厂。‍




卢玉平的顾虑‍



建厂之后,卢厂长有些犯晕,自己怎么就同意张弓的意见了呢?

开古筝厂,做古筝?

几个月前,如果有人告诉他,你未来将会开一个古筝厂,卢厂长一定会觉得是天方夜谭。

可这事儿偏偏就成了。

自己喜欢古筝没错,可是怎么做呢?

卢厂长直犯迷糊。

好在老朋友张弓有路子。



在【忆筝嵘】栏目第01期里面,我们说过,张弓除了教学生弹古筝,自己也设计图纸制作古筝。手底下认识一些做古筝的师傅。张弓隔天就带了一个师傅过来。

卢厂长一看,乐了。自己制作古筝路上最大的难题解决了。

这给了卢厂长很大的信心。


路是人走出来的,既然前人没有指出一条明路,那就让我自己去踏出一条路吧。

接下来,卢厂长四处找人,找木料。陆陆续续又找了一些木工、漆工。

整个班子搭好了,第一批木料也到位了。

万事俱备,那还等什么呢? 

但是万万没想到,这个时候,张弓却打退堂鼓了。     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
张弓的顾虑



张弓起初非常高兴,卢厂长开设扬州第一家古筝厂之后,势必能带动整个古筝行业的发展。

但当他看到古筝厂建起来了,材料运来了,制琴师傅到位了,流产线也建立起来了。这个时候却犯起了嘀咕。

张弓把卢厂长拉到一边:“小卢啊,你说万一这个古筝做出来了,卖不掉怎么办呢?”

现在的朋友可能不太理解,心里想,古筝做出来,只要质量好,怎么着也能卖掉吧。

可是在1983年,学古筝的人可谓凤毛麟角。



说一个张弓的轶事给列位听,大家就能明白了。

当年张弓背着个古筝走在外面,很多路人望着他背后那个家伙,一脸迷惑。

终于有一个胆大些的路人,鼓足勇气,上来问张弓:

“你背着的那个家伙是弹棉花用的吗?”‍



普及率低、没人弹古筝,这是当时古筝行业的客观状况。

都没有人学古筝,哪来的人去买古筝呢?别说几十台几百台,就是一台古筝也难卖出去啊。

张弓的顾虑是合理的,是符合实际情况的。

但是这个时候的卢厂长,已经是一身意气风发、挥斥方遒的风范了。

他的意志无比的坚定,按照卢厂长自己的话来讲,就是有量。




卢厂长对张弓说了一段足以载入古筝界历史的话。

卢厂长说:琴做出来,要是卖不掉,就拿去烧火;要是做亏了,我就去跳大运河,你不用跳。

一段话大气磅礴,决定了扬州市民族乐器厂的未来;一句话,石破天惊,开辟了古筝行业蓬勃发展的几十年。

张弓回味着卢厂长的话,朝卢厂长竖起了大拇指:你有种!

编者按:【忆筝嵘】为先河古筝策划的一档专栏,将会为大家介绍先河古筝37年的发展历史,本期为第02期